【Sonnet75和sonnet18对比】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其中《第75首十四行诗》(Sonnet 75)和《第18首十四行诗》(Sonnet 18)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对爱人的赞美与永恒的追求,但在主题、情感表达以及结构上各有特色。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对比总结。
Sonnet 75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记忆”与“不朽”的主题。诗人试图通过文字来保存爱人的美丽,但意识到即使他写下一切,爱人也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执着,最终诗人认为唯有通过诗歌才能让爱人永存。
Sonnet 18
这首诗则以更积极的态度表达了对爱人的赞美。诗人将爱人比作夏天,认为她的美比自然界的美好更为恒久。诗中强调了爱情与诗歌的力量,认为只要诗歌存在,爱人的美丽就永远不会被时间摧毁。
对比表格:
对比项 | Sonnet 75 | Sonnet 18 |
主题 | 记忆、不朽、时间的无情 | 爱情、永恒、美的不朽 |
情感基调 | 悲观、无奈、执着 | 积极、自信、坚定 |
比喻对象 | 爱人如水,无法留住 | 爱人如夏,胜于自然之美 |
结构 | 三段式(四行、四行、四行、两行) | 三段式(四行、四行、四行、两行) |
结尾句 | “And so, my love, though you be gone to death, / I shall not lose your memory.” |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
核心观点 | 诗歌是唯一能对抗时间的方式 | 诗歌赋予爱人永恒的生命 |
语言风格 | 较为内敛、略带忧郁 | 更加明亮、充满力量 |
总结:
尽管《Sonnet 75》和《Sonnet 18》都围绕着“不朽”这一主题展开,但它们在情感表达和诗歌结构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前者更注重现实的无奈与对记忆的执着,后者则展现出对爱情与诗歌力量的坚定信念。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高超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他对人类情感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