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一词出处于哪里】“不赞一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非常认可、赞同,甚至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具体含义。以下是对“不赞一词”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用法 |
不赞一词 | 指对某事完全赞同,无需再发表任何意见 | 多用于称赞别人的意见、作品或行为 |
二、成语出处
“不赞一词”最早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 “子曰:‘吾与点也!’”
> ——《论语·先进》
虽然这句话本身并不是“不赞一词”的直接出处,但后世在引用孔子对曾点(即曾皙)言论的赞赏时,逐渐形成了“不赞一词”的说法。
更准确的出处是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论语·先进》的注解:
> “夫子之言,不赞一辞。”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先进》
这里的“不赞一辞”意为“没有多说一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完全赞同”。
三、演变与使用
“不赞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更多地被用来表示对某人观点、作品或行为的高度认同,几乎不需要再添加任何评价。例如:
- “他对这个方案的分析非常到位,我简直不赞一词。”
-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只能不赞一词。”
这种用法虽非古文原意,但已广泛被接受。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赞一词 |
含义 | 对某事完全赞同,无需再发表意见 |
出处 | 《论语·先进》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现代用法 | 表示高度认可,无需多言 |
延伸意义 | 强调对某人或某事的认可程度极高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不赞一词”虽然是一个简洁的成语,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了解它的出处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