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黄金眼是什么梗】“1818黄金眼”最初是浙江卫视一档民生类新闻节目,自2003年起播出,以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揭露不公现象为特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档节目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频繁引用和二次创作,逐渐演变成一种网络流行语,甚至成为一种“梗”。
“1818黄金眼”之所以成为梗,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一些经典案例,被网友用来调侃某些事件或人物,尤其是在网络舆论中,常被用来讽刺或调侃某些“正义感爆棚”的行为。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1818黄金眼 |
节目类型 | 民生新闻类 |
播出时间 | 2003年至今 |
主要内容 | 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维权故事等 |
网络梗的来源 | 节目风格独特、部分案例被网友二次创作 |
常见用法 | 用于调侃、讽刺、幽默表达 |
代表案例 | 如“老外骑车被撞”、“快递员被骂”等 |
网络传播平台 | 微博、B站、抖音、知乎等 |
二、详细解析
“1818黄金眼”原本是一档非常接地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犀利、观点鲜明,常常在节目中对社会不公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这种风格让它在观众中积累了很高的人气。
但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网友开始将该节目的报道片段剪辑后配上夸张的解说或评论,形成了一种“另类解读”,从而让“1818黄金眼”逐渐脱离了原本的新闻属性,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符号。
比如,有网友将节目中的某段采访配上“你是不是觉得我是个坏人?”之类的台词,制造出一种“高举正义大旗”的反差效果,让人忍俊不禁。这类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梗”。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吐槽类如“他居然还敢说别人?1818黄金眼都看不下去了。”
- 讽刺类如“这位网友真是1818黄金眼附体,连空气都得被他盯上。”
- 幽默表达:如“今天心情不好,打开1818黄金眼看看有没有人比我惨。”
四、结语
“1818黄金眼”从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演变成为网络流行梗,体现了大众对媒体内容的再创造能力,也反映了网络文化中“解构权威”和“娱乐化表达”的趋势。虽然它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新闻节目,但它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在新的语境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