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原文及翻译】一、
《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童区寄的小孩智斗强盗的故事,赞扬了儿童在危急时刻表现出的勇敢与智慧。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刻,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以及对正义和勇气的推崇。
本文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 童区寄是郴州的一个砍柴放牛的孩子。 |
七岁而能诵《诗》《书》。 | 他七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尚书》等经典。 |
其父曰:“吾闻人之贤者,必有异于人。” | 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与众不同。” |
于是教以书,学为文辞。 | 于是教他读书,学习写文章。 |
区寄不乐,日与群儿嬉戏。 | 童区寄不喜欢读书,每天和一群孩子玩耍。 |
父怒,鞭之,不哭。 | 父亲生气,用鞭子打他,他也不哭。 |
曰:“吾非不能哭也,吾知其不可久也。” | 他说:“我不是不能哭,我知道这种日子不会长久。” |
父叹曰:“此子有志。” | 父亲感叹道:“这孩子有志气。” |
后数年,盗贼入村,执区寄去。 | 几年后,强盗闯入村庄,把童区寄抓走了。 |
区寄佯为惧,泣曰:“愿得归。” | 童区寄假装害怕,哭着说:“希望让我回家。” |
盗喜,舍之,夜半逃去。 | 强盗高兴,放了他,半夜他逃跑了。 |
乡人共救之,得免。 | 村里人一起救了他,才得以活命。 |
乡人曰:“此儿可教也。” | 村民们说:“这个孩子可以教导。” |
于是教之学,终成大器。 | 于是教他学习,最终成为有用之才。 |
三、文章解析
《童区寄传》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远。它不仅讲述了童区寄如何机智脱险,还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抗争与自我觉醒的过程。文章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成长和人性的思考。
四、结语
《童区寄传》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适合用于语文教学或历史学习中。通过阅读与翻译对照,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勇气、智慧与坚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