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价值可能会因市场变化、产品老化或销售不畅等原因而发生减值。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可能发生减值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下是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的总结与说明。
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背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企业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一做法旨在确保资产价值的合理反映,避免高估企业资产,同时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提供充分的准备。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则
1.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即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小于存货成本。
2. 持续下跌趋势:如果存货价格长期处于下跌状态,即使当前未跌破成本,也应考虑计提跌价准备。
3. 特定用途存货:如用于生产专用产品的原材料,若无法转售或转用,则需单独评估是否计提跌价准备。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当确认存货存在减值时,企业应按照以下会计分录进行处理:
项目 | 借方 | 贷方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 | 资产减值损失 |
说明:
- 借方:“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是资产类科目的备抵科目,用于冲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 贷方:“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表示企业在该期间因存货减值而产生的损失。
四、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某类存货的成本为100,000元,经评估其可变现净值为85,000元,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000
```
五、后续处理
1.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回升:如果后续期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上升,且恢复金额不超过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企业可以转回部分或全部跌价准备,但不得超出原计提金额。
2. 存货出售或报废:当存货被出售或报废时,应将原计提的跌价准备一并结转,调整相关成本。
六、总结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通过合理的会计分录处理,企业能够及时反映存货的价值变动,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障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项目 | 内容 |
计提依据 |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
会计分录 |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 |
目的 | 真实反映存货价值,避免资产虚增 |
后续处理 | 价值回升可转回,出售时结转跌价准备 |
以上内容为原创总结,适用于会计学习、实务操作及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