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名词解释】一、
“得意忘形”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取得成功或感到非常高兴时,情绪过于激动,以至于失去了常态,表现得不拘小节、举止失态。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也要保持谦逊和理智,避免因过度兴奋而做出不当行为。
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人性的观察与批评,强调了情绪控制的重要性。在现代语境中,“得意忘形”多用于批评那些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失去分寸的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得意忘形 |
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衍虽居高官,然性好清谈,每言及玄理,便得意忘形。” |
含义 | 形容人因得意而失去常态,举止失态。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忘乎所以、得意洋洋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谨言慎行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在成功后过于骄傲、失去理智的表现。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要保持冷静与谦逊,避免因情绪失控而犯错。 |
三、延伸思考
“得意忘形”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成功时容易产生的心理波动。适度的自信是好事,但若缺乏自我约束,就可能演变为盲目自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每个人都应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