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他因支持改革被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文章借题发挥,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被誉为千古名篇。
一、
《岳阳楼记》以岳阳楼为引,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引出对不同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不同心境,并进一步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展现了作者高远的政治情怀与人文关怀。
文中提到的“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古仁人之心”等概念,成为后世文人讨论人生境界的重要参考。
二、表格:《岳阳楼记》主要内容梳理
| 段落 | 内容概要 | 核心思想 | 
| 第一段 | 描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建筑之美,引出登楼观景的情境 | 展现岳阳楼的雄伟与自然风光的壮丽 | 
| 第二段 | 描绘阴雨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象,表达“感极而悲者矣”的情绪 | 表达忧郁、悲观的情绪 | 
| 第三段 | 描绘晴朗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象,表达“其喜洋洋者矣”的情绪 | 表达喜悦、乐观的情绪 | 
| 第四段 | 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强调超越个人情感的胸怀 | 强调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精神境界 | 
| 第五段 |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表达以民为本、忧国忧民的理想 | 
三、结语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政治理想的散文。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时,保持豁达的心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