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营改增”全称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中国在2012年启动的一项重要税制改革。这项改革旨在将原本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营业税,改为由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的增值税,以消除重复征税、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营改增的实施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是营改增主要时间节点的总结:
一、营改增时间线总结
| 时间 | 阶段 | 内容说明 |
| 2012年1月1日 | 试点启动 | 上海率先试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 |
| 2012年8月1日 | 扩大试点 | 北京、天津、江苏等10个省市加入试点范围。 |
| 2013年8月1日 | 全国推广 | 营改增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涵盖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等。 |
| 2014年6月1日 | 深化推进 | 增值税税率调整,部分行业适用11%或6%的低税率。 |
| 2016年5月1日 | 全面推开 | 营改增全面覆盖所有行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生活服务等,标志着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二、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营业税制度下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减轻了企业税负,提升了税收公平性。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营改增还增强了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为构建统一、公平、高效的税收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
营改增始于2012年1月1日,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推广,最终于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税制结构,也为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