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什么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原意是形容一位女子抱着琵琶,半掩着脸,显得羞涩、含蓄。后来,这句话被广泛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在表达上含蓄、不完全显露,或者指某人内心有话想说却欲言又止的状态。
一、
“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早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描述的是琵琶女弹奏时的姿态,她抱着琵琶,半遮着脸,显得羞怯而含蓄。后人常用这句话来形容人说话或行为时有所保留,不愿完全表露心迹,带有神秘感和含蓄美。
这一成语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表情或态度,也常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强调一种朦胧、含蓄的美感。它传达的是一种情感的克制与内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 原意 | 描写琵琶女弹奏时半遮脸的样子,显得羞涩含蓄 |
| 现代引申义 | 比喻人或事物表达含蓄、不完全显露 |
| 使用场景 | 文学、艺术、日常交流中形容人欲言又止、含蓄的态度 |
| 表达情感 | 羞涩、克制、神秘、内敛 |
| 文化内涵 | 体现东方文化中含蓄美的审美观念 |
| 常见用法 | “他说话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捉摸不透。” |
三、结语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的含蓄与内敛,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留白”与“意境”的重视。在现代生活中,这种表达方式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美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