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又立牌坊是什么意思】“又当又立牌坊”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常用于调侃某些人行为矛盾、虚伪或双重标准。它源于传统社会中“立牌坊”这一文化现象,原本是指对品德高尚之人进行表彰,而“当”则指扮演某种角色。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便带有一种讽刺意味,表示一个人既在做某件事(如赚钱、谋利),又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掩饰自己的行为,显得“正经”或“道德高尚”。
一、
“又当又立牌坊”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用来形容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这类人一方面在追求利益或享受生活,另一方面却试图用“道德”“正义”等名义来包装自己,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
这种说法常见于网络评论、社交媒体和日常交流中,尤其在讨论一些公众人物、网红、商人等行为时使用较多。它反映了人们对“伪善”“双标”行为的反感和批评。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使用场景 | 带有情感色彩 | 是否为贬义 |
| 又当又立牌坊 | 表面装正经,实际做私事;言行不一,虚伪 | 源自“立牌坊”与“当”结合 | 网络评论、社交平台、日常调侃 | 调侃、讽刺 | 是 |
三、延伸理解
“立牌坊”原意是古代社会对有德行之人的一种表彰形式,通常由家族或地方出资为其建立牌坊,以示荣耀。而“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扮演”或“承担”,比如“当好人”“当老板”等。
当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反差:一边在做实际的事情(如赚钱、享乐),一边又试图树立一个正面形象,显得“清高”“正直”。这种行为往往被看作“口是心非”“两面派”。
四、常见例子
- 网红带货:一边卖产品赚取佣金,一边在直播中大谈“良心推荐”。
- 企业公关:一边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一边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 个人行为:一边吐槽别人虚伪,一边自己也干着同样的事。
五、结语
“又当又立牌坊”虽然听起来有点戏谑,但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真诚、一致行为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注重言行一致,避免成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