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与虎谋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向老虎要它的皮,比喻向恶人或强权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结果往往是自取灭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试图在危险环境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一、故事背景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叫阳处父的人,他想通过某种方式提升自己的地位。他向楚国的令尹子西提出建议,希望借楚国的力量来削弱晋国的对手。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与虎谋皮”,因为楚国当时是晋国的敌对势力,阳处父的提议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被楚国视为威胁,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二、成语含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与虎谋皮 |
| 出处 | 《左传》 |
| 拼音 | yǔ hǔ móu pí |
| 释义 | 向老虎要皮,比喻向恶人或强权者提出不合理要求,结果往往自取灭亡。 |
| 用法 | 多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不自量力、企图从危险中获利的行为。 |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自取灭亡 |
| 反义词 | 明哲保身、审时度势 |
三、现实意义
“与虎谋皮”不仅是古代的警示,也适用于现代生活。在职场、商业甚至人际关系中,若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风险,可能会陷入不利局面。因此,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做事需有分寸,面对强势或危险时,应保持理智和谨慎。
四、总结
“与虎谋皮”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智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指导。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应避免盲目行动,学会判断形势,做出合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