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什么意思】“欲擒故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一种先放松对方、让其放松警惕,再伺机控制或击败对方的策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用来形容诸葛亮在面对敌人时,通过示弱来诱敌深入,最终取得胜利。
一、
“欲擒故纵”字面意思是“想要抓住对方,先故意放纵他”。它是一种心理战术和策略,常见于政治、军事、商业甚至日常生活中。该策略的核心在于:先示弱或让步,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为下一步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和分寸,既不能让对方察觉到你的意图,也不能过于激进导致失败。它强调的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智慧。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欲擒故纵 |
| 出处 | 《三国演义》(具体出处未明,但广泛用于古代兵法中) |
| 字面意思 | 想要捉住对方,先故意放纵他 |
| 含义 | 一种先让步、后控制的策略,常用于心理战或战术安排 |
| 使用场景 | 政治、军事、商业谈判、人际关系等 |
| 核心思想 |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制造机会、迷惑对手 |
| 适用对象 | 对方处于优势或警惕状态时 |
| 注意事项 | 需掌握好分寸,避免被反制;同时需有后续行动计划 |
| 近义词 | 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欲取先予 |
| 反义词 | 直接进攻、硬碰硬、急躁冒进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军事方面: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采取了“擒而不杀”的策略,让孟获逐渐心服口服。
2. 商业谈判:一方在谈判中暂时让步,让对方产生“我方无底牌”的错觉,最后反手占据主动。
3. 人际交往:当一个人想让对方放下戒备时,会先表现出友好或示弱,再逐步建立信任。
四、结语
“欲擒故纵”不仅是古代智谋的体现,也是一种现代生活中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有耐心、有策略,不急于求成,而是善于观察、等待时机,最终实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