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原文及翻译】《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议论文,主要探讨了“毁”这一现象的根源及其对社会和人伦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人们为何会毁谤他人,指出这种行为源于人性中的嫉妒与虚伪,并呼吁人们应以公正、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一、
《原毁》以“毁”为题,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毁谤之风。韩愈认为,“毁”不仅伤害了被毁者,也损害了社会的道德风气。他指出,人们之所以喜欢毁谤他人,是因为他们自己缺乏德行,内心充满嫉妒与虚荣。韩愈主张人们应当自省,提升自身修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人。
文章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从现象到原因再到解决方法,逻辑严密,语言犀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古代的君子,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略。 |
|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严格全面,所以不懈怠;宽容简略,所以别人乐于行善。 |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责备别人详细,对待自己却苛刻。 |
| 详,故人不劝;廉,故己不修。 | 责备详细,所以别人不愿努力;对自己苛刻,所以自己不修身。 |
| 夫是故,圣人不责人之过,而责己之失。 | 因此,圣人不责备别人的过错,而是责备自己的失误。 |
| 人之于言也,有善有不善。 | 人们说话,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
| 今之君子,不问其言之善与不善,而曰:“是吾人也。” | 现在的君子,不管别人说的话是否正确,就说:“这是我的人。” |
| 于是乎,其言之善者,皆曰:“是吾人也。” | 所以那些说得好话的人,都说:“这是我的人。” |
| 其言之不善者,皆曰:“非吾人也。” | 那些说不好话的人,都说:“不是我的人。” |
| 是故,贤者之言,多归于己;不肖者之言,多归于人。 | 因此,贤人的言论多归于自己;不贤者的言论多归于他人。 |
| 夫毁者,非徒毁人也,亦自毁也。 | 毁谤他人,不仅仅是毁谤别人,也是在毁谤自己。 |
| 故君子慎其所出。 | 所以君子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
三、结语
《原毁》虽短,但思想深刻,语言精炼,体现了韩愈对社会风气的深切关注。文章不仅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毁谤现象,更强调了自我反省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逊与公正,避免因嫉妒与虚荣而误伤他人。
如需进一步探讨《原毁》的思想内涵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