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外直的释义】“中通外直”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生动描绘了莲花的高洁品质,其中“中通外直”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中通外直”字面意思是:内部贯通、外部挺直。它不仅描述了莲花的物理形态,更象征着一种正直、纯洁、不随波逐流的人格精神。在传统文化中,“中通外直”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品格,强调内在正直、外在端正,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
一、释义总结
| 词语 | 含义 | 比喻意义 | 文化内涵 |
| 中通 | 内部贯通 | 内心通达、坦荡 | 表示人内心光明磊落,不藏私心 |
| 外直 | 外表挺直 | 行为端正、不偏不倚 | 象征人品正直,不随波逐流 |
| 总体含义 | 内外一致、正直无私 | 人格高尚、品德纯良 | 体现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君子的期待 |
二、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中通外直”最早出现在《爱莲说》中,是周敦颐借莲花抒发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他通过描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表达了对清廉、正直、独立人格的推崇。这种精神在后世成为文人墨客修身立德的重要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通外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交往中,这种品质都能帮助个人赢得尊重与信任。
三、与其他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中通外直”的异同 |
| 出淤泥而不染 | 不受环境影响,保持纯洁 | 与“中通外直”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环境的影响 |
| 宁折不弯 | 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 | 更强调坚持,而非内外一致 |
| 方正不阿 | 正直不阿谀奉承 | 与“中通外直”有部分重合,但侧重点不同 |
四、结语
“中通外直”不仅是对莲花形态的描写,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它倡导的是一种内外统一、正直不阿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中通外直”的精神,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原则、有操守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