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郭橐驼”之口,讲述种树之道,并借此讽喻为政之道。本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目。以下是对《种树郭橐驼传》中常见文言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一、文言实词
| 实词 | 释义 | 出处 |
| 驼 | 脊背弯曲的人,这里指人名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
| 病 | 困难、困苦 | “病偻,隆然伏行” |
| 善 | 擅长、善于 | “善术者” |
| 树 | 种植 |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 其 | 代词,他的 | “吾又何能为哉” |
| 以 | 用、凭借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
二、文言虚词
|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释义 |
| 之 | 助词,的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 的 |
| 乎 | 语气助词,表疑问或感叹 | “异乎三子者之撰” | 吗、呢 |
| 以 | 介词,用、按照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 用、按照 |
| 而 | 连词,表承接或转折 |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 并且、但是 |
| 也 | 句末语气词 | “传其事以为官戒” | 表判断或强调 |
三、文言句式
| 句式类型 | 举例 | 解析 |
| 判断句 |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 用“也”或“者”表示判断 |
| 省略句 | “问之,则曰:‘……’” | 省略主语或宾语 |
| 宾语前置 | “何以谓之‘驼’?” | “以何”为“何以”的倒装 |
| 被动句 | “不抑耗其实而已” | 无明显被动标志,但隐含被动意义 |
四、通假字
|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出处 |
| 病 | 疒 | 疾病 | “病偻” |
| 有 | 又 | 再次 | “有问之” |
五、古今异义词
|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出处 |
| 术 | 技术、方法 | 技术 | “善术者” |
| 理 | 治理、管理 | 理由 | “移之官理” |
| 天 | 自然规律 | 天空 | “顺木之天” |
六、文化常识
- 郭橐驼:文中人物,因身体残疾而得名,却擅长种树,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
-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以明道”,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
- 寓言体:通过故事传达道理,如本文借种树之事讽喻为政应顺应民心。
总结
《种树郭橐驼传》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寓言,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言文佳作。通过对文中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等文言知识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文言知识总结表格如下:
| 类别 | 内容 |
| 实词 | 驼、病、善、树、其、以 |
| 虚词 | 之、乎、以、而、也 |
| 句式 | 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被动句 |
| 通假字 | 病(疒)、有(又) |
| 古今异义 | 术、理、天 |
| 文化常识 | 郭橐驼、柳宗元、寓言体 |
通过以上整理,希望对学习《种树郭橐驼传》的文言知识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