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是什么意思】“众志成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与建设实践,强调团结的力量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一、
“众志成城”字面意思是“大家的意志可以筑成城墙”,比喻众人同心协力,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这个成语多用于赞扬团队合作、集体努力的精神,常见于政府、企业、学校等组织中,用来激励人们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原文为:“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意思是:众人的心志可以形成坚固的城墙,众人的言论可以熔化金属。这说明了人心所向的力量之大。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众志成城 |
| 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 出处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 原意 | 大家的意志可以筑成城墙 |
| 现代引申义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
| 使用场景 | 鼓励团队合作、集体奋斗 |
| 同义词 | 同舟共济、万众一心 |
| 反义词 | 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
| 用法 | 常作谓语、宾语,也可作定语 |
| 示例句子 | 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恢复了生产生活。 |
三、延伸理解
“众志成城”不仅适用于国家或大型组织,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用来鼓励个人之间的协作。比如在工作中,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共同面对挑战,往往比一个人单打独斗更有效率、更有成果。
此外,这一成语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强调和谐、团结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众志成城”始终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