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是什么意思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指什么】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或四字词语,用来形象地描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其中,“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常用于描绘一种紧张、恐惧或敬畏的氛围。
一、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于是项王乃召黥布、蒲将军曰:‘与我击破沛公军!’……于是项王乃即日,从百余骑东走,至垓下。……楚军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但后人常用这一说法来形容一种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具体含义如下:
- 重足而立:双脚并拢站立,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表示畏惧、警惕或不满。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势力、权威人物或危险环境时的惶恐不安和小心翼翼的态度。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含义 | 出处 | 使用场景 | 情感色彩 |
| 重足而立 | 双脚并拢站立,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 非固定出处,常见于古文描写 | 描述人因恐惧而不敢行动 | 恐惧、紧张 |
| 侧目而视 | 斜着眼睛看,表示警惕、不满或畏惧 | 非固定出处,常见于古文描写 | 描述人对某人或某事的戒备态度 | 警惕、不安 |
|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 两者结合,形容人在压力下极度紧张、不敢直视 | 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 | 描写权力压迫下的人群心理 | 紧张、压抑 |
三、使用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并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类文章中,仍可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例如:
> 在高压统治下,百姓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不敢有丝毫异动。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富有古意,还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压抑氛围。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不仅是两个成语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权力、威胁和恐惧的普遍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