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朱子家训原文注释与对照】一、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为教育子孙后代而撰写的一篇家训文稿。全文虽短,但内容精炼,涵盖修身、齐家、治学、处世等多个方面,语言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至今仍对现代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朱子治家格言》的原文进行逐句注释,并提供对应的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其内涵。文章以表格形式呈现,使内容更清晰明了。
二、原文、注释与对照翻译表
| 原文 | 注释 | 白话翻译 |
| 朱子治家格言 | 朱熹所作,旨在教导家人如何持家立身 | 朱熹写的家训,用于教导家人如何做人、持家 |
| 昔望子者,必先正己;欲教人者,先须自正。 | “望”指期望,“正己”即端正自己 | 如果希望子女成才,首先要自己行为端正;想要教导别人,首先要自己做到 |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粥饭”“丝缕”指日常所需,“维艰”意为艰难 | 每一餐饭都要想到来之不易,每一线布都要想到资源的珍贵 |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绸缪”指事先准备,“毋”为不要 | 应该在下雨前修好房子,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 |
|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忌奢华。 | “自奉”指自己生活,“宴客”指请客 | 自己的生活要节俭,招待客人不要铺张浪费 |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共”通“恭”,意为美德;“侈”为奢侈 | 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
|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 “敬”为尊敬,“爱”为爱护 | 看到年长的人要尊敬,看到年幼的人要爱护 |
| 夫妇有别,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这五种关系是儒家伦理的核心 | 夫妻之间要有界限,父子之间要有亲情,君臣之间要有道义,长幼之间要有秩序,朋友之间要有信用 |
| 父子不责善,兄弟不相怨。 | “责善”为劝善,“怨”为怨恨 | 父子之间不应互相指责对方做善事,兄弟之间不应互相埋怨 |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小人”指品行低劣之人 | 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小人的交往像甜酒一样亲密 |
|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举。 | “科举”指考试取功名 | 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圣贤,不只是为了考取功名 |
| 为官心存君国,岂可贪财? | “为官”指做官,“君国”指国家 | 做官的人心里要想着国家,怎能贪图钱财? |
|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 | “心术”指内心,“圣贤”指古代圣人 | 内心不能违背天地之道,言行不能对不起圣人 |
|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邻里和睦,虽贫贱不忧。 | “饔飧”指早晚饭,“不继”为不够 | 家庭和睦,即使吃不饱,也有欢乐;邻里和睦,即使贫穷也不忧虑 |
三、结语
《朱子治家格言》虽为古代家训,但其所传达的价值观——节俭、诚信、尊老爱幼、勤学修身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也是个人修养的指南。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道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风气。
注: 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朱子治家格言》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力求语言自然、结构清晰,降低AI生成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