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怎么读斫的出处】“斫”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许多人第一次见到时可能会感到困惑。本文将从发音、含义及出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斫”字读音为 zhuó,在汉语中属于比较少见的字。其本义是砍、削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该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并被收录在《康熙字典》等古籍中。在现代汉语中,“斫”多用于特定语境,如“斫木”、“斫琴”等,表示对木材进行加工的行为。
此外,“斫”字在诗词中也偶有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就有相关用法。总体而言,“斫”字虽不常见,但在文学和文化传承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汉字 | 斫 |
| 拼音 | zhuó(第二声) |
| 部首 | 斤(部首为“斤”,结构为左右结构) |
| 笔画 | 共12画 |
| 本义 | 砍、削,指用刀斧等工具对物体进行切割或修整 |
| 出处 | 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后见于《康熙字典》等古籍 |
| 文学使用 | 唐代杜甫等诗人的作品中有使用,如“斫木为舟”等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特定语境,如“斫琴”、“斫木”等,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中 |
| 词性 | 动词 |
| 同义词 | 砍、削、伐 |
| 反义词 | 拼、合、接 |
三、结语
“斫”虽然不是常用字,但其在古籍和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体现了汉字文化的丰富性和历史延续性。了解此类字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素养,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