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是什么意思】“锱铢必较”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非常计较,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程度。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挑剔、不讲情面、不注重大局的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锱铢必较 |
| 拼音 | zī zhū bì jiào |
| 出处 | 《汉书·司马迁传》:“今人之贤不肖,譬如陶瓦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而无以自别也。夫士之贤不肖,犹陶之在钧,唯所变耳。故曰:‘人之贤不肖,如陶之在钧,唯所变耳。’吾尝见人之贤不肖,如陶之在钧,唯所变耳。若其贤也,则可与之共事;若其不肖,则不可与之共事。是以君子慎其所择,而重其言。”(注:实际出处可能为后世演变) |
| 释义 | 形容对极小的财物或利益都非常计较,不肯轻易放过。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过于精明、小气或缺乏宽容。 |
| 近义词 | 吝啬、小气、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
| 反义词 | 大度、豁达、宽容、慷慨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描述 |
| 工作场合 | 上司对员工的工资发放十分严格,连几元钱的加班费都要反复核对,被同事称为“锱铢必较”。 |
| 家庭生活 | 老人对家庭开支非常在意,连买菜时的一分钱都要算清楚,显得过于节俭。 |
| 商业谈判 | 一方在合同中对每一个条款都反复推敲,甚至连字句的细微差别都不放过,让人觉得“锱铢必较”。 |
三、注意事项
- 感情色彩:该成语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表示对小事过分关注,影响人际关系或合作。
-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不适合用于评价客观事实或规则本身。
- 避免滥用: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他人。
四、总结
“锱铢必较”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了人在面对微小利益时的过度计较。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态度可能体现严谨和认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常被用来批评一个人过于小气、不讲情面。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应当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这一成语,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