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甄选问答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2025-07-07 00:39:48

问题描述: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双兔傍地走,跪求万能的网友,帮帮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7 00:39:48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木兰诗》是一篇广为传诵的乐府诗,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作战、功成身退的传奇故事。其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不仅展现了木兰的智慧与自信,也表达了对女性能力的肯定。

一、

《木兰诗》以叙事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刻画了木兰的形象。诗中通过“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等句子,表现了她对家庭的深情;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木兰的坚韧。

“双兔傍地走”这一句出自诗末,意思是两只兔子并排奔跑,怎么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这句诗借用了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木兰在战场上英姿飒爽、难以分辨性别的情景,同时也暗含了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

二、关键内容表格

项目 内容说明
课文名称 《木兰诗》
出处 《乐府诗集》
作者 不详(属汉魏六朝乐府诗)
主题 赞颂木兰孝顺、勇敢、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
关键语句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义 表达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挑战传统性别观念,体现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体会木兰精神
学生理解难点 对“双兔傍地走”的比喻意义及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形象和情感。同时,结合“双兔傍地走”的比喻,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古代社会中,女性是否真的无法被识别为英雄?今天的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性别刻板印象?

此外,还可以拓展阅读其他关于女性英雄的故事,如《穆桂英挂帅》《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结语:

《木兰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还能从中汲取勇气与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