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昂是什么意思】“趾高气昂”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态傲慢,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趾高气昂 |
拼音 | zhǐ gāo qì áng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其民之不畏死,何以加焉?……今君若行此,虽有百日之粮,必不能久。”后世引申为“趾高气昂”。 |
含义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态度傲慢,看不起别人。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 |
近义词 | 骄傲自大、盛气凌人、目中无人 |
反义词 | 谦虚谨慎、低声下气、谦逊有礼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在职场中:某员工因业绩突出,开始对同事指手画脚,显得趾高气昂。
2.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觉得被压制,产生逆反心理,有时也会表现出趾高气昂的态度。
3. 在社交场合:有些人因为身份地位较高,常常表现出趾高气昂的神态,让人感到不舒服。
三、注意事项
- “趾高气昂”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 如果用于描述他人,可能会被认为带有贬义,容易引起误解或冲突。
- 在写作或口语中,建议结合上下文,避免单独使用该成语造成歧义。
四、总结
“趾高气昂”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自满、骄傲、看不起他人的态度。虽然它能准确表达某种情绪,但在实际使用中需注意场合和对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保持谦逊和尊重,才是与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