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之一。它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黑暗的不满。在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离骚》作为重点篇目,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一、
《离骚》以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展开,通过“我”的口吻,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全诗情感激昂,语言瑰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神话元素,展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离骚”二字意为“离别的忧愁”,反映了诗人因忠诚而被贬谪的悲愤情绪。全诗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对自身出身的介绍、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理想人格的塑造等。
二、《离骚》原文节选(部分)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江潭、泽畔,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离骚》知识点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
体裁 | 长篇抒情诗(楚辞体) |
出处 | 《楚辞》 |
创作背景 | 屈原因忠言直谏遭谗被逐,内心充满忧愤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现实黑暗的批判 |
艺术特色 | 浪漫主义风格、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神话元素 |
语言特点 | 辞藻华丽、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 |
代表句子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教学意义 |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艺术、体会诗人情怀、培养审美能力 |
四、学习建议
1. 诵读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离骚》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
2. 结合注释:借助课文注释理解生僻字词和典故,提升阅读能力。
3. 联系现实:思考诗中所体现的理想精神与当代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4. 拓展阅读:可阅读《九歌》《天问》等屈原作品,全面了解楚辞文化。
《离骚》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对《离骚》的学习,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