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什么意思】“寸草春晖”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难以回报,表达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寸草春晖 |
出处 | 唐代·孟郊《游子吟》 |
字面意思 | 寸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温暖 |
比喻意义 | 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重,子女难以回报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敬爱 |
二、出处与背景
“寸草春晖”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写道: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描写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细节,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句,也逐渐演变为“寸草春晖”这一成语。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他虽身在异乡,但始终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常怀“寸草春晖”之情。 | 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
这份深情厚谊,正如“寸草春晖”,无法用言语表达。 | 强调情感的深厚与难以回报 |
四、文化意义
“寸草春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它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铭记父母的恩情,珍惜家庭的温暖。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种情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总结
“寸草春晖”寓意深刻,既是对父母恩情的赞美,也是对亲情的珍视。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孝道精神的重要象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份情感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文化背景,可参考《全唐诗》或相关国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