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物质。近年来,中国在可燃冰的勘探与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全球少数掌握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之一。那么,可燃冰首次在中国是在哪一个海域被发现的呢?
根据相关资料,可燃冰首次在中国成功试采的海域是南海。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开发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未来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
2017年5月,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可燃冰的试采成功。此次试采位于珠江口附近的海域,属于南海北部的陆坡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此次试采的成功,表明中国在可燃冰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
此次试采不仅验证了我国对可燃冰资源的掌握程度,也为中国后续的商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燃冰有望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来源,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可燃冰名称 | 天然气水合物 |
首次试采时间 | 2017年5月 |
首次试采海域 | 南海(具体为神狐海域) |
试采地点 | 珠江口附近海域(南海北部陆坡区) |
试采意义 | 标志中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
技术特点 |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完成试采,技术难度高 |
后续影响 | 为可燃冰商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南海是中国可燃冰首次成功试采的海域,这一成就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中国未来的能源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