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过泰山侧全文翻译】《孔子过泰山侧》是《礼记·檀弓下》中的一篇短文,记载了孔子路过泰山时,与一位妇人对话的情节。文章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一、原文内容
>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翻译与总结
原文 | 翻译 | 意义 |
孔子过泰山侧 |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 | 展现孔子行走在旅途中的场景 |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 有一位妇人在墓前哭泣,显得非常悲伤 | 表现出妇人的悲痛和哀伤 |
夫子式而听之 |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倾听 | 显示孔子对妇人情感的关注 |
使子路问之曰 | 让子路去询问她 | 孔子让弟子了解情况 |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 “你的哭泣,似乎有着深重的忧愁” | 子路观察到妇人的悲伤情绪 |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 妇人回答:“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 妇人讲述了三代人因虎而死的悲剧 |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 孔子对妇人不离开感到不解 |
曰:“无苛政。” | 妇人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政令。” | 妇人表示虽然有虎患,但政府并未施加暴政 |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孔子说:“你们要记住,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狠。” | 孔子指出暴政的危害远大于自然灾害 |
三、文章主旨总结
《孔子过泰山侧》通过一个妇人因虎而丧亲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孔子在听到妇人的遭遇后,感叹“苛政猛于虎”,强调统治者的暴政比自然灾难更可怕。这不仅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也反映了他对政治清明的强烈呼吁。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主题 | 揭示苛政之害,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
核心观点 | 苛政比老虎更可怕 |
人物 | 孔子、子路、妇人 |
情节 | 孔子路过泰山,听到妇人诉说家族因虎丧命的经历 |
教育意义 | 强调统治者应体恤民情,避免苛政 |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孔子的人文关怀,也能从中体会到古代社会的现实问题。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