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原文及翻译许行原文和翻译】一、
《许行》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围绕“许行”这一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许行是战国时期一位主张“农与工肆之人,各守其业”的思想家,提倡以农为本,反对贵族阶层的剥削与奢侈生活。他强调劳动分工、自给自足,并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理念。
孟子则对许行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许行的思想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忽视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尤其是知识阶层(如士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孟子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认为士人应从事政治、教育等事务,不应与百姓一同耕作。
本文通过对比许行与孟子的思想,展现了战国时期关于社会分工、统治方式以及理想社会形态的深刻讨论。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许行自楚之滕,曰:“吾闻君之贤,愿为弟子。” | 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说:“我听说您贤德,愿意做您的学生。” |
| 滕君使大夫出迎,礼之,曰:“此吾国之贤者也。” | 滕君派大夫迎接他,以礼相待,说:“这是我国的贤者。” |
| 然后问曰:“夫子何为?” | 然后问道:“先生有什么打算?” |
| 曰:“愿学为农。” | 回答:“想学习种田。” |
| 曰:“吾亦欲学为农。” | 孟子说:“我也想学种田。” |
| 曰:“然则,吾与子耕,若耦俱耕。” | 许行说:“那么,我和你一起耕种,像两个人一起耕作那样。” |
| 曰:“今也,万乘之国,皆以农战为本;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孟子说:“现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把农业和战争作为根本;而贤者与百姓一起耕种,自己做饭,治理国家。” |
| 夫子之言,未足以尽道也。 | 先生的话,还不能完全说明道理。 |
| 吾闻之,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我听说,贤者与百姓一起耕种,自己做饭,治理国家。 |
| 若夫圣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得,是天下之大乱也。 | 如果圣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得,那就是天下的大乱。 |
| 故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所以说:“劳心的人治理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治理。” |
三、总结分析
《许行》一文通过许行与孟子的对话,反映了当时关于社会分工与理想社会结构的争论。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强调平等与自给自足;而孟子则强调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士人应承担治理国家的责任。
两者的观点各有侧重,许行更注重实践与劳动的价值,而孟子则关注社会秩序与道德责任。这种思想上的交锋,不仅体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也为后世关于“士农工商”关系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结语:
《许行》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研究先秦社会制度与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原文与翻译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运作逻辑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