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胆名词解释】一、说明:
“一身是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毫无畏惧。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赵云的故事,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表现出极强的胆识和勇气。
该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来赞扬那些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毫不退缩的人。其含义明确,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名词解释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身是胆 |
| 拼音 | yī shēn shì dǎn |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毫无畏惧,胆量极大。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勇敢、有胆识,常作谓语、定语或补语。 |
| 近义词 | 胆大包天、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心惊胆战、畏首畏尾 |
| 典型例子 | 在危急时刻,他一人独闯敌营,真可谓“一身是胆”。 |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勇敢精神的推崇,是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的象征之一。 |
三、结语:
“一身是胆”不仅是对个人勇气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尤其是在面对挑战与困难时,保持冷静与勇敢,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