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原文翻译】一、
《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后叙”体裁。文章通过叙述张巡、许远等忠臣在安史之乱中守城抗敌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颂,并驳斥了当时社会上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误解与诽谤。
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体现了韩愈作为古文运动倡导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情感真挚。文章结构严谨,先述史实,再议评论,最后抒发感慨,层层递进,极具感染力。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以下为《张中丞传后叙》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愈以所闻于人者,记其事而序之。 | 元和二年的四月十三日,我根据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情况,记录下这些事情并为之作序。 |
| 夫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求其死。 | 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贵在彼此知心,而不是只求对方死去。 |
| 吾未见其明也。 |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之处。 |
| 虽然,吾观于人,或有不知其贤者,或有知而不信者。 | 虽然如此,我观察世人,有些人不知道他贤能,有些人知道却不相信。 |
| 夫岂无其人哉? | 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 |
| 愿得一见之,足矣。 | 希望能见一次面,就足够了。 |
| 吾尝游于其地,见其山川风物,感而赋诗。 | 我曾经游览过那个地方,看到那里的山川风景,有感而作诗。 |
| 今读其书,如见其人。 | 如今读他的著作,就如同见到他本人一样。 |
| 古之君子,不以其道干人,不以其言取名。 | 古代的君子,不凭借自己的道理去讨好别人,也不用言语来获取名声。 |
| 吾虽不才,愿学焉。 | 我虽然不才,但愿意学习他们。 |
三、结语
《张中丞传后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忠诚与正义精神的弘扬。韩愈通过这篇文章,既表达了对张巡、许远等人的敬仰之情,也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对忠臣的误解和非议。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通过上述表格形式,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原文内容及其含义,有助于深入体会韩愈的写作意图与历史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