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危坐的意思】“正襟危坐”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端正、严肃地坐着,表现出一种庄重、拘谨的态度。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坐姿,还隐含了其内心的严肃与敬畏。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正襟危坐 |
| 拼音 | zhèng jīn wēi zuò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 字面意思 |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态度严肃、端庄,或因紧张、敬畏而不敢随意动弹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王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虽然“正襟危坐”并非直接出自该段文字,但“坐”字在古代常用于描述人的姿态,后来逐渐演化出“正襟危坐”的说法。
- 用法:多用于描写人在正式场合、面对权威人物或处于紧张气氛时的严肃姿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一丝不苟、肃然起敬、端端正正 |
| 反义词 | 跺脚跳、歪歪扭扭、懒散不堪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官场会议 | 领导讲话时,众人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松懈。 |
| 学校课堂 | 上课时,学生正襟危坐,认真听讲。 |
| 宗教仪式 | 在宗教活动中,信徒正襟危坐,表示虔诚。 |
| 紧张时刻 | 面对重要面试时,他正襟危坐,努力保持镇定。 |
五、总结
“正襟危坐”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坐姿,更是一种内在态度的体现。它传达出一种对场合的尊重、对事情的重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不同场合中要保持应有的礼仪和态度。
通过了解“正襟危坐”的含义、出处、用法及适用场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