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天命而用之什么意思】“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出自《荀子·天论》,原文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疾疫,非天地之荒也,是人自为之也。夫是之谓‘制天命而用之’。”
一、
“制天命而用之”意思是: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去顺应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掌握自然的力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是一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荀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天行有常”),但人类并非完全受制于自然,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治理来“制天命”,即控制或驾驭自然,使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与当时盛行的“天命观”形成对比,主张通过人力改变命运,而非依赖天意。
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挑战,主动把握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荀子·天论》 |
| 原文 | “制天命而用之” |
| 含义 | 通过人的努力和智慧,顺应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掌握自然力量,改变命运 |
| 核心思想 |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消极等待天命 |
| 对比观点 | 与“天命不可违”的传统观念相对立 |
| 现实意义 | 鼓励积极进取,主动应对挑战,提升自我能力 |
| 荀子观点 | 自然有规律,人类可通过治理和实践掌控自然 |
| 适用领域 | 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科学研究等 |
三、结语
“制天命而用之”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时,不应盲目顺从,而应主动思考、积极行动,以智慧和努力去改变现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