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冯谖客孟尝君》是《战国策》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齐国的士人冯谖投奔孟尝君门下,通过三次“弹铗”表达不满,最终以智慧和忠诚赢得信任,并为孟尝君谋划长远利益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冯谖的才智与远见,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一、
文章主要围绕冯谖与孟尝君之间的互动展开,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入门下:冯谖以“无能”自居,但实际是试探孟尝君是否值得效忠。
2. 第一次“弹铗”:表示生活条件差,要求改善待遇。
3. 第二次“弹铗”:表示家中贫苦,需要供养家人。
4. 第三次“弹铗”:表示没有积蓄,请求帮助。
5. 建言立功:冯谖建议孟尝君在封地广施恩德,收买人心。
6. 回报信任:孟尝君听从建议,冯谖为其在薛地建立威信,最终在孟尝君失势时救其于危难。
通过这些情节,冯谖从一个看似无用的门客,逐渐成为孟尝君的重要谋士,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冯谖客孟尝君 | 冯谖投奔孟尝君门下做门客 |
| 左右皆笑之,曰:“客果无能也。” | 侍从都嘲笑他,说:“这个人果然没本事。” |
| 曰:“臣窃以为君之吏不善。” | (冯谖)说:“我私下认为您的仆人不太称职。” |
| 孟尝君曰:“然。” | 孟尝君说:“是的。” |
|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 于是乘坐他的车,举起他的剑,拜访他的朋友说:“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 后来,冯谖谓孟尝君曰:“君之‘客’有三,而臣最贫。” | 后来,冯谖对孟尝君说:“您门下的客人有三位,而我最贫穷。” |
| 孟尝君曰:“何谓也?” | 孟尝君问:“这是什么意思?” |
| 曰:“今吾以一束帛、一饭、一裘,而君之‘客’皆得之。” | (冯谖)说:“现在我只有一束布、一顿饭、一件皮衣,而您的门客都能得到。” |
| 孟尝君曰:“然。” | 孟尝君说:“是的。” |
| 于是,孟尝君厚待之。 | 于是,孟尝君更加优待他。 |
| 冯谖曰:“愿为君市义。” | 冯谖说:“我想为您购置道义。” |
|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 孟尝君问:“怎么购置道义?” |
| 曰:“请为君市义于薛。” | (冯谖)说:“请您让我在薛地为您购置道义。” |
| 乃使人于薛,使民贷钱,免其债,令民皆感恩。 | 于是派人到薛地,让百姓借贷,免除债务,让百姓感激。 |
| 后来,孟尝君失势,众人皆去,独冯谖送之。 | 后来,孟尝君失去权势,众人都离开了,只有冯谖送他。 |
三、总结
《冯谖客孟尝君》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冯谖从一个不起眼的门客成长为重要谋士的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士人与诸侯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是研究战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本。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才能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唯有识人之明者,才能发现人才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