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罗网是什么意思】“自投罗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主动跳进陷阱或罗网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明知有危险或不利的后果,却仍然主动进入困境,结果被对方抓住或陷入不利的局面。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自投罗网 |
| 拼音 | zì tóu luó wǎng |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其民如鱼,入于罗网。”后演变为“自投罗网”。 |
| 含义 | 比喻自己主动进入困境或圈套,最终被对方控制或捕获。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带有贬义,强调主观上的错误选择。 |
| 近义词 | 自取灭亡、自寻死路、自陷困境 |
| 反义词 | 自救脱险、避重就轻、明哲保身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他人不理智的行为,也可用于自嘲或反思 |
二、具体解释
“罗网”原本是指捕鱼或捕鸟的工具,后来引申为陷阱、圈套。当一个人“自投罗网”,意味着他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或者明知危险却仍然选择靠近,最终导致自己陷入被动或失败的局面。
例如:
- 有人明知某项投资风险极高,却仍然盲目跟风,结果血本无归,这就是“自投罗网”。
- 在职场中,如果员工违反公司规定,还试图掩盖真相,最终被发现,也可以说是“自投罗网”。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自投罗网”可以用作一种警示或批评,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或判断失误而陷入不利境地。但要注意语境,避免过度贬低他人,保持语气得体。
四、结语
“自投罗网”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它提醒我们:面对复杂环境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判断,避免因一时的疏忽或冲动而付出沉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