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甄选问答 >

告朔饩羊典故

2025-10-01 05:05:33

问题描述:

告朔饩羊典故,卡了好久了,麻烦给点思路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5:05:33

告朔饩羊典故】“告朔饩羊”是出自《论语·八佾》中的一则典故,讲述了孔子对当时礼制衰落的感慨。该典故不仅体现了儒家对礼制的重视,也反映了孔子对形式与实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一、典故背景

在古代,天子或诸侯每月初一(即“朔日”)会举行告祭仪式,向神灵报告政事,并接受百官朝见。这一仪式被称为“告朔”。在告朔时,通常会宰杀一只羊作为祭品,称为“饩羊”。这种仪式不仅是政治活动,也是宗教礼仪的一部分。

然而,到了孔子所处的时代,许多诸侯国已不再真正举行告朔之礼,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了“饩羊”这一形式。孔子对此表示不满,认为礼制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应有其内在精神和实际意义。

二、原文出处

《论语·八佾》中记载:

>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又曰: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贡想要取消告朔时的饩羊,孔子却认为虽然羊只是象征性的,但礼制的精神不能丢,因此他宁愿保留这只羊,以维护礼的尊严。

三、典故含义

“告朔饩羊”这个典故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意义:

层面 内容说明
礼制的重要性 礼不仅是形式,更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即使形式存在,也比完全没有好,因为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孔子的务实态度 孔子主张“仁”与“礼”的结合,强调礼应有实际内容,而非空洞的形式。
对虚伪风气的批判 当代社会中,许多人只重形式而不重实质,孔子对此持批评态度。

四、现实意义

“告朔饩羊”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制度和行为也逐渐沦为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 人们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

- 孔子的态度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也可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

五、总结

“告朔饩羊”虽为一则简短的典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礼制的演变,也揭示了形式与实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孔子对“饩羊”的坚持,体现出他对礼制精神的尊重与维护。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从中汲取启示,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实践,避免让一切变成“空壳”。

典故名称 告朔饩羊
出处 《论语·八佾》
含义 强调礼制精神的重要性,反对只重形式而无实质的行为
人物 孔子、子贡
核心思想 礼不可废,形式亦有其价值
现实意义 提醒人们重视文化传承与制度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